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首次亮相的产品悉数亮相进博会,勾勒全球创新未来 ◎本报记者 刘寅 何培源 编者按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四叶草》中,万千商人聚集,革命。 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发布,证明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落地地、应用地。我们的记者行走现场,触摸变革脉搏,体验未来生活,与大家分享进博会的盛况。 “飞”去上班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你还可以当场预订登机体验;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用吸尘器清洁地板,还可以抓取、焊接、装载、装载等任务……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未来世界充满了科技感。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 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不仅展示了低空经济、仿人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最新发展,也展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黑科技”,勾勒出现代科技强国各行各业的未来图景,也写下了现代中国造福世界的生动注脚。旅行的酷炫未来即将到来。地面上,尖端零部件正在加速“出行革命”;在天空中,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机正在从蓝图飞向现实。未来将持续的旅游区进博会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设立的“进博会”是不少参观者的“打卡区”。首架全尺寸倾转涵道翼电动飞机——inflync l600(以下简称“L600”)展位上挤满了参观者。这款可在不同情况下使用、可垂直起降的“空中汽车”,采用混合增程全旋转涵道翼配置,最大航程可达600公里,最大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360公里。它可搭载一名驾驶员和五名乘客,一次充电支持多次起飞和降落。 “L600 使用 20 个管道风扇,提高了性能、安全性并降低了噪音,同时确保了电源冗余。”展台工作人员刘博阳介绍,在起飞和降落阶段,L600可以悬停在100米的高度,地面测得的噪音不会超过56分贝。在充满高噪音的城市环境中实现安静起飞和降落可以轻松应对复杂的低空场景。该机型预计将于2028年进入商业载人运营。近日,宇峰全新升级的M1载人飞机Future正式下线,并在进博会上首次向公众发布。现场展位设有未来低空出行的真实起降点,全景模拟城市交通运营场景,让公众近距离体验垂直起降、智能航运和绿色能源驱动的低空出行。您可以在现场排队体验从扫描二维码购票、候机、登机的完整流程。不远处,在石科技展台,观众正在E20全尺寸EVTOL真机前拍照。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首次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电、控制l 系统、电芯等关键零部件产品,标志着我国EVTOL产业在构建核心系统自主化和产业安全方面迈出重大一步。中石化展台的AI升级“上岗”,一位特殊的“员工”——嵌入长城大型模型的数字化AI员工机器人成为现场焦点。是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人工平台级人工平台,拥有7000亿参数。观众可以通过与数字化员工互动,体验“智慧能源”之美。目前,中国石化已建成4个智慧油气田示范点、16个智慧工厂、150多个智慧加油站和3个智慧研究院,用数字智能技术赋能全行业效率提升和模式变革。进博会上,人工智能元素随处可见。走过技术装备展区,HEALIDOID工业场景Hanoid机器人Aeon与ST互动aff 进行演示。该机器人旨在解决工业情况下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全球传感器与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以提高安全性和生产自动化。 “Aeon应用于车辆、飞机零部件等外部轮廓检测场景,可以提高作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海克斯康工作人员邵楠介绍说,目前,Aeon已在大众、宝马等德国汽车制造商中使用。作为进博会的“全日制学员”,ABB(中国)有限公司今年将展示近50个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其中8款首次在中国亮相,全面展示电气、电子、汽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新一代低压智能断路器Emax 3专为满足数据中心和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等高电力需求场景而设计。简单地说,它使“电路系统智能安全,特别适合数据中心等不能24小时停电的设施。”ABB电气中国智能电源产品经理刘万祥告诉记者,该产品还增加了过载自动限流、短路0.1秒过流、漏电精准切断故障线路等三重保护。此外,工程师还可以通过手机查看电路状态,接收故障报警。器械创新守护健康。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高端医疗器械和新产品的首次首发、首次展示和首次展示。在这个展区,记者体验到了先进的助听器玻璃。设计。戴上之后,耳朵里的声音立刻就加强了。 “这副眼镜是国内第一款产品,正面两侧配备了定向麦克风,可以准确捕捉周围的声音,经过实时数字处理后,可以发送到镜框内置的微型扬声器。”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工作人员沈建涛表示,“它专为中度至轻度听力损失人士设计,帮助用户听得更清晰。用户还可以通过专属应用程序调节音量、声音接收范围等。”沈建涛表示,这些助听眼镜还支持无线充电,充满电后可连续使用8小时。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希望借助进博会,将这一创新产品正式引入中国市场。在美敦力 (Medtronic) 的展位上,一款植入式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首次在亚太地区亮相。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产品体积小,不到手掌大小,厚度仅6毫米左右。 “脊髓电刺激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慢性疼痛核心治疗技术之一。”美敦力工作人员赵一琪介绍,治疗原理是在脊髓硬膜外腔植入电极,将神经刺激器产生的小电流传送到脊髓,从而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的传递。这种疗法可以帮助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而无需依赖止痛药。脊髓神经刺激器还具有智能和方便的优点。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姿势、身体状况等自动调整当前大小,无需人工干预。计费方式也非常简单。患者需要将配套的带式充电器放置在靠近患者的地方。他皮下刺激器完成充电。在强生展台,强生医疗科技骨科部颅面/心胸外科区域销售经理周野路向记者介绍了Rapidsorb可吸收固定系统,这是一款专为骨愈合量身定制的创新“支架”。 “很多人以为手术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手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几个月的骨骼愈合和功能恢复也很重要。”周业禄表示,在植入初期,该系统可以提供相当于传统金属的支撑,保证骨折部位的稳定愈合;随着骨组织逐渐重建,这种“脚手架”在骨头愈合后自然会减慢。 “该材料植入后一年左右即可完全降解,最终分解产物仅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带来额外负担从低空“空中出租车”到精准高效的人形机器人,再到变身“医护人员”的医疗器械产品……越来越多的“显示器”在进博会上成为“商品”,中国不仅在用创新技术重塑自己的产业结构,也为全球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